Peter Main
Wed 15/01/2014
情况是那样地熟悉。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是充满潜力的大陆国家,一个是风光不再的岛国,在一系列外交纠纷、军事演习和充满火药味的声明与讲话中发生了冲突。但现在不是1914年的欧洲了,这里是亚洲。中国和日本将会发生战争吗?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动因,我们答曰:尚未。
在日本政府宣称要购买钓鱼岛作为日本领土后,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中方再次申明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并派出军舰巡逻了钓鱼岛周边海域。最近,北京划出防空识别区,要求所有外国飞机在进入该区域前必需提交飞行计划和航线,并在今年年初增加了在中国南海*捕鱼规定的限制。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着侵华战犯的靖国神社,向中国进一步发出挑战。对于中国和朝韩两国,这就好比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要去悼念纳粹的党卫队一样。
这些有浓厚军国主义气息的行动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安倍晋三已经开始修订日本的“和平”宪法以使海外军事行动合法化,它将迎接美国“重返亚太”并和印尼、菲律宾、印度进行“安保合作”,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扩张。
中国政府不仅将钓鱼岛争端军事化,而且还声明对南海诸岛拥有同样的权利,菲律宾和越南则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与此同时,中国完成了第一艘航母的首次海洋测验。
事态发展已明确显示中日两国正着眼未来,准备迎接公开的武装冲突。然而,两国政府目前的举动只是表演给国内观众看的。尽管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困境。
日本的经济经历了几乎20年的停滞后,安倍凭借激进的改革计划“三支箭”政策(three arrows)当选为首相。所谓三支箭,第一支是日元的贬值,它降低了出口价格并使2013年上半年度增长率提升到了4.5%;第二支箭是增加政府投资以维持经济增长,第三支则是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鼓励私人投资。但第三支箭还没实施,前两支箭的效果已然见底——2013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增长率降至1.1%。
在这样的背景下,毫不奇怪,右翼民族主义者安倍晋三会特别强调中国崛起的威胁,以此转移国内视线和鼓动爱国情绪、为“国家利益”牺牲的精神。不过他要把握好分寸,慎重行事,因为中国还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日的矛盾任何实质性升级都会对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而中国的情况也不比日本好多少。习近平领导的新政府在十八大上台后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推出一揽子激进的改革计划,但中国的GDP增长率却连续三年下滑。尽管中国现在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但这更凸出中国政府未能拉动内需来“再平衡”经济的失败,而中国政府已为“再平衡”经济作了多年的努力。
相比于自民党而言,中共党内发生分裂的可能性要大些。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仅将会引发为数甚多而不安定的工人阶级的斗争,而且会在执政党内部产生分歧。通过煽动民众的反日情绪来压制这些隐患的方法之前已经试过,这种方法面临着双重风险:一是造成经济损失,二是煽动群众走上街头反而会促使他们关注中国的社会问题。
因此,中方回应是相对低调的。政府不再鼓励游行,而是在外交上呼吁日本的盟友去说服东京改弦更张。从长远战略来看,中国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和日本的大靠山——美国发生冲突,这在今后一段时间仍会是中国的首要政策。
然而,正如20世纪初的情况表面的,当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扩张的内在逻辑而发生正面冲突时,一件非常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也会成为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索。只有各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对于中日两国的工人阶级来讲,他们的口号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的一样:“主要的敌人在国内!”
*文章的印刷版在《工人力量》第376号上刊登时,此处误写为“中国东海”;网页版已更正该错误。